中国江苏网10月10日讯苏州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近日再次进行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第四次集中学习研讨。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开展以来,苏州大学把专题教育作为解决办学治校深层次问题的重要机遇,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水平大学。“对我们这样处于改革进程当中的大学来说,‘三严三实’专题教育既是推动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,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一个绝好机会。”苏州大学党委书记王卓君认为,专题教育可以系统全面地审视发展中的不足,制定更加科学、严谨、实在的发展目标,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,为地方经济提供智力支持。
借助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这个机遇,学校就发展中的不足进行过三天专题研究讨论,切实发现问题,并引发学校管理层的深刻反思。“比如,学校规模大了,有‘虚胖’现象;学校这几年发展上了一个台阶,部分同志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。由此,我们认识到,学校规模外延扩展的同时,也必须加大力度提升内涵。”王卓君说。
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的高校,提升发展内涵的关键是把“从严从实”的要求细化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,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。9月21日,记者来到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,固体物理学教师韩琴正在上课。教室内前后三个高清摄像头正在实时录像。“课程视频将在24小时内传到学校的网络平台上,学生只要凭学号登录,就能回放学习。”苏州大学教务部教学质量与资源管理处处长晏世雷介绍,目前平台上已有300多门课程、1万多节课,平均每学期都会新增约70门课程。
“这样的数字教室目前有100多间,分布在各个校区。”苏州大学教务部部长周毅介绍,有了这个平台,方便不同校区的学生“蹭课”。当然,整套系统价格不菲,算算成本,每间教室的投入高达20万元。“这钱花得值!能为学生学习提供长期、及时的帮助。”
围绕校园里每一个人的需求开展服务、解决问题,是苏州大学把“三严三实”专题教育落到实处的特色路径。专题教育中,学校管理层真心实意地扑下身子,深入到广大师生群众之中,认真倾听群众意见,实实在在解决问题。
“目前,全校2.5万本科生中,有20共计6000余人为贫困生,而国家助学金仅能覆盖4000人,剩下的2000人成了政策‘夹心层’”。苏州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杨燕介绍,学校提出不能让一个学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,从2014年开始,学校每年自掏腰包500万,专项用于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,每个学生可获得1200-2400元。
苏州大学在资助贫困生时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,把单纯的资助与育人相结合。学校主动牵线,邀请一些企业家为优秀的贫困学子提供带薪实习岗位、奖学金。这么一来,既能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,又可以为他们增加实习经验,还照顾了年轻人的自尊心。
扎扎实实推进专题教育,解决学校发展难题,在全校上下形成了强大凝聚力。苏州大学人事处副处长何峰说,通过做好服务,学校形成了人才集聚的“磁场效应”,师资力量不断增强。截至目前,苏州大学已有两院院士6人、外籍院士1人、国家“ ”12人、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,获得外校学历、学位和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逐年提高,占比已达80。
践行主题教育没有止境。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说,苏州大学将高质量抓好专题党课、专题学习研讨、专题调研等关键动作,以专题教育推动学校各项工作,为学校综合改革做出更大贡献。本报记者孟旭李仲勋